“今年挑戰依然嚴峻,而且可能會更加復雜。”這是李克強總理3月13日對今年經濟形勢的表態。當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2月份主要統計數據,穩中略緩的經濟指標也印證了總理的判斷。
數據顯示,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6%,創2009年4月以來新低;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7.9%,創2002年12月以來新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也呈回落態勢。
雖然專家對數據的看法略有分歧,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前兩月的數據有一定局限性,尚在可接受區間。中國經濟的大格局沒有改變,隨著改革全面深化提供的強大動力,有信心完成全年的預期目標。
增速略緩,但數據仍在可接受范圍
“盡管前2個月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仍可以説,今年的開局總體良好。”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説。
馬建堂指出,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指標總體上保持在較高水平。他從三個方面做了解讀:
首先,1—2月份,國民經濟的大部分數據都保持在10%上下,如: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6%。
其次,1—2月我國就業形勢較好,調查失業率一直保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一些地方和行業仍存在招工難的現象。
第三,結構調整也有新亮點。從工業情況看,在傳統産業增速回落的同時,高科技産業等符合調整方向的産業增長態勢良好。
“這些數據説明,國民經濟的結構在繼續優化。”馬建堂説。
分析人士也認為,1-2月工業增速下滑與PMI、PPI走勢一致,説明周期性産業去産能的壓力仍較大。消費增長放緩與CPI回落有一定關係,其恢復需要一段時間。投資增速放緩與去年四季度刺激政策較少、新開工項目減少有一定關係。
瑞銀證券特約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雖然1-2月的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經濟開局較乏力,但仍在可接受范圍內,市場對于實體經濟大幅滑坡的擔憂實屬過度。
挑戰仍存,改革將助力預期目標完成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加強對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目標的統籌平衡。
對于今年經濟預期目標的實現,各方還是較為樂觀。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專家認為,二季度政府可能仍會通過改革來促進經濟增長,釋放民間活力,政府仍有發力的空間。例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在破除壟斷以及促進服務業、民營企業發展方面仍大有可為。與過去通過批項目拉動經濟增長不同,現在宏觀調控思路已經調整,更側重通過簡政放權、減少政府幹預、打破壟斷、擴大民營經濟經營范圍等手段來穩增長。
在3月13日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也通過三次回應中國經濟“硬著陸”論調來傳遞出對完成今年經濟預期目標的信心。他説,“我們有去年應對經濟下行的經歷,中國經濟又有著巨大的潛能和韌性,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事實上,隨著工商注冊登記制度改革等一係列改革舉措的出臺,微觀經濟的活力大大增強。去年全年全國新注冊企業增長27.6%,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
馬建堂指出,改革是當前的最大紅利,會給經濟發展增加新動力;轉型會優化産業結構,提質增效;民生則會夯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當然,今年挑戰依然嚴峻,這也給政府創新宏觀調控和狠抓改革落實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我們既要穩增長、保就業,又要防通脹、控風險,還要提質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標的實現需要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這可以説是高難度的動作。”李克強總理毫不避諱調控將遇到的困難,但從他的言行中,已不難看出,對于可能出現的挑戰,政府已做好了準備。
“但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所謂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我想只要我們正視困難、直面挑戰、趨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難的成功之道。”李克強説。
(消息来源:新華財經綜合報道)
如欲觀看更多內容,請先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