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摘自"
香港貿發局周訊")
世界經濟板塊正大幅轉移,令全球貿易結構產生巨大變化。在後海嘯時期,新興市場的中產階層屹立不倒、現代零售業持續發展,以及品牌文化日趨成熟,將為香港供應商締造新商機。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最新出版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前景審慎樂觀,有望於年底前逐步改善,並於明年收復更多失地。與此同時,美國儲蓄率提升、內地增加本土需求以吸納過剩產能,使一個全新的經濟範式醖釀成形,糾正全球失衡問題。
貿發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表示,傳統市場的消費者由於受家庭去槓桿化、增加儲蓄和消費意欲低迷影響,改變了生活方式和購物喜好。他們更會傾向光顧折扣店及大型超市,並購買實際、耐用和物有所值的產品。
梁海國認為,這種消費模式將會持續下去,港商宜掌握消費趨勢的轉變,制訂適當的產品及推廣策略,並加強供應鏈管理,以保持在傳統市場的份額。他說:「當經濟開始復原,釋放消費需求時,電子消費品及玩具等將有較強勁的反彈。」
梁海國說:「鑑於傳統市場整體業務不能在短期內返回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港商宜放眼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發展中市場,以分散業務,增加產品銷路。」
他指出,區內經濟體系基礎穩健,除了經常賬盈餘外,還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及豐厚的本土儲蓄。另一個有利因素是區內政府重新平衡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把重心由外圍轉移至內部。
他預期,中國內地率先從全球經濟衰退中復甦,並再次成為增長軸心;其他經濟亮點包括越南、印尼及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東盟中產人口超過7,500萬,他們對價格相宜、款式時尚、安全合用的消費品需求勢將上升。消費者的品牌文化亦日漸成熟,有利推廣香港原創設計及產品。」
梁海國表示,新興市場的零售商日漸壯大,喜歡直接向外國供應商訂購產品,以減省成本;而小型零售商也會組織採購合作社,集體向海外供應商採購。
「與成熟市場相比,新興市場的買家更加關注成本,願意接受較低但合理的品質標準,而每次訂貨量則會較少。除了商貿展覽會外,他們亦樂意使用互聯網、印刷版和電子版商貿雜誌進行採購。」梁海國說。港商可把握機會,通過這些平台,向新興市場買家推廣新產品。
梁海國繼續表示,越來越多香港供應商有意拓展內地市場,不過他們仍有不少顧慮,包括知識產權保護不足、內地公司競爭激烈、被拖數風險高、工商行政手續繁複、法律法規不夠清晰、內銷稅項過重等。
他指出,跟內地同業一樣,在後衰退時期營運的香港出口商及生產商,必須要升級轉型,採取高增值策略,以期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立足。梁海國預期,香港供應商會繼續沿著價值鏈上移,特別是從事產品設計和品牌推廣,同時把生產基地由珠三角擴展至內地其他地區,甚至是境外地區。
梁海國續指出,金融危機後,盡管世界貿易環境改變,但香港應可保持採購樞紐的角色。不過,香港面對的挑戰正在加深,包括海外需求疲弱、成熟市場零售業持續整固、競爭加劇及採購活動由珠三角伸延至其他地區等。
為進一步加強競爭力,香港作為市場推廣平台,須凝聚更多專才、提升效率及建立國際聲譽。尤其要注意的是,港商須提供更高增值的服務,特別是銷售推廣、產品設計、品質控制和供應鏈管理。
他總結說,由於世界經濟重心轉移至亞洲地區,以及香港貿易平台業者眾多,香港將繼續擔當重要的貿易樞紐角色。
如欲觀看更多內容,請先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