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記者走進位於江北區的浙江星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種新與舊的“反差感”油然而生:
廠房外是足有兩層樓高的“裝修垃圾山”,殘磚碎瓦經過引擎轟鳴的生產線,變身標準化的灰色水泥磚;破損的舊傢俱、工業廢棄品和園林垃圾分類堆放,經過粉碎、擠壓、制粒、冷卻等工序後,化身為粉筆大小的顆粒,成為熱值優越的生物質燃料。
“我們是全市唯一能夠實現固體廢物(簡稱“固廢”)全品類綜合處置的企業,年處理量可達55萬噸,目前固廢綜合利用率在97%以上。”星益環保負責人丁兆連說。
年處理55萬噸固廢是什麼概念?按照建築垃圾的密度來估算,足夠填滿一個月湖。而將如此大體量的固廢轉化為再生資源,更顯示出企業在固廢處置領域的強大優勢。2022年,星益環保被認定為寧波市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骨幹企業,但丁兆連深知,企業的發展之路,委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不僅要實現工貿一體化,在技術反覆運算方面,我們也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他說。
創業初期,擺在丁兆連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並將其推銷出去。
事實上,這也是困擾大部分固廢處置企業的共性難題:一方面,固廢駁雜,以其為原材料生產的產品往往只能做到“靠譜”卻難以做到“高端”;另一方面,從固廢中“誕生”的各類環保建材,目前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這也成為固廢處置企業打通產品推廣“最後一公里”的阻礙。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丁兆連堅信“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他從未在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上有絲毫鬆懈。
以定制化為“賣點”,星益環保自主研發了每小時產量1000噸的建築裝修垃圾生產流水線,可生產用於河道治理的水利護坡磚、用於海塘安瀾工程的仿石材料、用於景觀綠化的仿古建材等。為了做好“貿”的文章,丁兆連千方百計推動產品在市內外各項工程中的落地應用。功能碳、S95級高性能礦粉等高附加值產品也成功“出圈”,收穫了國內外客戶的青睞。
截至目前,星益環保已獲得專利50多項,並進行了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經過一次次反覆運算升級,企業的生產線也成為固廢處置行業的一大“樣板”,目前還收到多個國外訂單。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處置,對於每個國家、每座城市都意義重大。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核心,力爭實現固廢99%科學環保再利用的‘終極目標’。”丁兆連說。
記者張凱凱
通訊員莊源 徐彤
(資料來源 :
中國寧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