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內,隻需3秒鐘人臉識別,就可“揪”出冒用身份證的旅客﹔法庭上,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法官不僅可與1200多千米外的被告面對面,還可以獨立完成整場庭審﹔借助交通智能系統,救護車可一路綠燈最短時間內將病人送至醫院……一個新型的智慧城市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9月8日上午舉行的新型智慧城市創新發展分論壇上,來自中國工程院的專家,國家信息中心、阿裡雲研究中心、揚州市政府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奇安信集團、浪潮集團等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負責人,就新型智慧城市創建展開了交流和討論。
“什麼是5G技術,形象地說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從4車道擴展為5車道,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開的是什麼車,車上裝的是什麼貨。”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的開場白簡單形象。在他看來,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建立在數字化城市基礎上的,要加快把智能技術應用到城市建設中,要關注智慧城市資源的來源與拓展、智慧城市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智能化的硬件和軟件的算法,以及智慧城市雲平台的打造。
近年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新型智慧城市”這一概念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新型智慧城市,重在強調創新性。”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說。在他看來,新型智慧城市可對應“新型城鎮化”,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來實現城鎮化。此外,新型智慧城市還要求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實現橫向打通與融合。“我們要用工匠精神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為城市裝上‘智慧大腦’,要用現代技術打造上百年、上千年的城市業態。”單志廣如是說。
“數據智能是驅動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阿裡雲研究中心戰略總監楊軍介紹,阿裡雲在城市領域推出了一個“智慧大腦”,它的核心背後就是通過計算力、數據力和城市各個行業場景相結合,把行業的數據價值發揮出來。在杭州,當前城市“智慧大腦”主要用在交通領域,諸如可以通過對攝像頭裡的視頻,用雲計算、人工智能的模型進行實時計算,發現路口的交通事件等。在衢州,城市“智慧大腦”被應用到了社會公共治理領域,上海也把它用到公共安全等領域。
(資料來源 :
中國寧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