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正成為新的城市病,生活垃圾如何實現循環再利用?近日一項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在奉化溪口研發成功。7月6日,在奉化溪口鎮柿岙垃圾中轉站,短短20分鐘時間裡,4噸生活垃圾搖身變為1噸左右的可燃煤炭。
當前我國處理生活垃圾的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燒。然而,填埋會產生新的地下滲濾液並佔用大量的土地,焚燒燒剩的灰渣也需花費大量資金處理,否則會 造成二次污染。如何有效處理城市生活垃圾並實現資源循環利用?2011年,廣州舒友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來到奉化溪口,通過攻堅,2014年11月,生活 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通過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專家組鑒定。
在現場看到,4噸生活垃圾經過壓縮,變成初步脫水的“大塊頭”,被倒入提升斗,然後送入整套處理系統,經過破袋、磁選、烘干、分選等流程,生活垃圾被分為塑料袋、廚余等有機物和金屬、石子等無機物。有機物經過高溫熱裂解,最終變成了煤炭。
而無機物中的金屬通過自動裝置吸附回收,石子等通過粉碎、除臭制成建材用砂。處理所產生的煙塵通過除塵布袋達標排放,前期的污水自動回收。現場大約過了20分鐘,在設備的出口處,有黑色炭粉噴出。通過現場試驗,燃燒效果良好。
此項技術使每10噸生活垃圾產生2至3噸可燃煤炭,熱值在2000至3000大卡,含硫量僅為0.3%,相當於優質煤炭的含硫量。目前,這套實驗設備每天可以處理100噸垃圾,處理能力可根據垃圾量來設計。
“未來這項技術規模化運作後,還可開設電廠。”市循環經濟促進會秘書長金智祥算了一筆賬,處理1噸垃圾需要40多千瓦時電,1噸垃圾可生產0.2噸的煤炭,而這些煤炭可發200多千瓦時電,這樣既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將富余的電賣出去。
(資料來源 :
中國寧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