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欲索取更多内容,请输入个人资料
繁體 / English

您在此 > 主页 > 商贸资讯

中国制造“加薪”促全球经济平衡

2010年8月31日

据新华社《中国证券报》报道(曾铮)上世纪80年代,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警告全世界,“要做好迎接十亿廉价劳动力进入全球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准备”。而今天,当中国“廉价劳动力”成为“优质劳动力”时,世界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短期:催化全球经济复苏
从短期效应来看,劳动力价格上涨将使国民分配格局较之前更加倾向于劳动,能够直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而促进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激增,并由此成为全球经济平稳复苏的“催化剂”。
根据相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而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提高1%,将带动居民消费支出提高将近0.73个百分点。由此,我国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将释放国内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并在短期内对“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期:可能推高通胀
从中期效应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可能使我国经济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并通过对外出口商品的“路径”推高全球通胀水平。
从韩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国内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推高国内通胀水平,并抬高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0%左右,所以相对于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韩国而言,我国“向外传导”通胀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对我国构成中期通胀压力,并将通过国际贸易途径使内部压力“外部化”,从而推高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水平。
长期: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
  从长期来看,提高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劳动力价格,将有助于改善全球的资源分配与贸易关系,化解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使世界经济重新回到“平衡”的正常轨道之上。
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的持续逆差和东亚国家经常账户的持续盈余,而中美的贸易失衡被看作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推手。中美贸易失衡的经济表现可以总结为两个“双高”,美国的“高消费率”和“高逆差”,中国的“高储蓄率”和“高顺差”。
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质是国际分工的结果,即中国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生产廉价的消费品出口美国,并通过挤压劳动报酬保持“高投资”,维持长期“高顺差”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而美国具有“金融比较优势”,生产高端的“金融产品”,并以此对外大量“借款”,维持其国内的“高消费”经济模式。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调整两国的比较优势,降低我国对美的加工贸易出口,提高我国国内的“消费率”。这势必打破两国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机制,有利于中美贸易趋于平衡,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助力全球经济的重新平衡。
(资料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