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欲索取更多内容,请输入个人资料
繁體 / English

您在此 > 主页 > 商贸资讯

並購成浙企“走出去”的重要形式 海外並購得先學會放棄

2010年11月3日

52岁的王巍现在常来浙江,奔忙于长三角。上个月,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作为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他为新成立的“浙江并购俱乐部”揭牌。
国际并购风潮起,他领导的并购公会已拥有150多家机构1万多家会员,并在北京、上海及杭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王巍很忙,却特意在10月下旬赶到慈溪,参加由《浙商》杂志社承办的“2010中国企业国际并购高峰论坛”。可是,不等论坛结束,他又驱车赶往杭、甬等地考察,因为有太多的企业邀请他为即将实施的国际并购把脉。
“长三角代表着中国并购的力量。”他对本报记者说。
不过,根据他的经验,虽然成功的并购案例时常见诸报端,但大部分企业在实施并购前都曾有过放弃的经历。放弃的经历,成为日后成功实施并购的宝贵经验。
风起云涌
由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正越来越多。
王巍注意到,30年前全世界关注日本的迅速崛起;30年后,关注目光再次集焦东方,这一次的主角儿是中国。当时,日本在海外的并购超过国内,而今天在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的并购案已经越来越多地打上国际烙印。
浙江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也注意到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并购案的多发。他说,就在5年前,还是外资到中国并购中国企业居多,而今天并购方似乎发生了角色互换。在这当中,民营经济活跃的浙企尤为活跃。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对外投资额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1个。
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世界上75%以上的并购将发生在亚太。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的研究发现,中国、印度将是并购发起企业的主要集聚地。
事实上,浙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商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5年浙江在海外投资1.8亿美元,2008年达9.6亿美元,2009年达12.3亿美元,今年头8个月达29.03亿美元。对外投资加速,民企“走出去”已成潮流。
并购,作为浙江民企“走出去”的一种重要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浙企的重视。
实力,是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要素。发端于30多年前的那场伟大改革,使中国企业可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向市场经济体制进发,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竞争力”。
在“2010中国企业国际并购高峰论坛”上,有专家形容中国企业的影响力:“中国买什么,什么价格涨;卖什么,什么价格跌。”虽然有些言过其实,却足以说明中国企业的影响力。
“并购就像谈恋爱,要想追求到对方,似乎有三种情形。”王巍说,从众多案例来看,有的一见钟情,有的脚踏两只船,还有的见异思迁。他认为,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只要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并购,最忌讳的是跟风走,看到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就认为什么外国企业都能买。”王巍说。
在实施并购前,中国的企业必须思考:我有没有这个实力进行并购?对方为什么把企业卖掉?通过并购,我想得到什么?如果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不妨选择放弃。
“要防止幻觉,猫照镜子,以为自己是老虎。你以为是兼并对方,其实是给别人做嫁衣。”王巍如此提醒中国企业。
确实,吉利并购沃尔沃并非一日之功。吉利集团新闻发言人杨学良透露,除了吉利自身实力壮大,吉利还为并购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聘请了外国专家300多名,硕士以上学历数百人。“报关的时候,谈判资料有100多公斤重!”
以弃为进
“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在历经千辛万苦完成对瑞典沃尔沃轿车的收购后,吉利集团李书福发出这样的感慨。
鲜为人知的是,在成功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曾参与过上汽集团收购英国明爵汽车的收购。杨学良透露,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吉利从这桩跨国收购案中退出。“但这次经历,为吉利后来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学会放弃的,还有宁波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今年5月,该公司成功地并购了国际上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瑞士事坦格集团,包括事坦格所有的知识产权、技术资料、工作人员、设备资产等,净资产2248.3万欧元。这桩并购完成后,全球电脑横机市场形成中国裕人、德国斯托尔、日本岛精三大巨头竞争的局面。
  虽然没有吉利收购沃尔沃那般引人注目,裕人并购事坦格还是被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认为是堪称完美的一桩跨国并购案,因为一家成立至今仅7年的中国公司,一举并购了具有60多年历史的国际企业,在号称“高技术集中营”的自动化针织机械领域,的确称得上奇迹。
当人们惊羡于宁波裕人的成功时,董事长孙平范却说:“是3年前的一次放弃,成就了我们。”
裕人横机董事长孙平范坦言,3年前就在衡量是否收购意大利一家电脑横机企业。相比于今年并购的事坦格,意大利的那家企业历史更悠久,还是全球第一家率先研制出电脑横机的企业。但是,经过实地调研和反复比较,最终他们还是放弃了。
“因为这家老牌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孙范平说,那段日子,他们多次派出技术人员赴意大利反复考察那家企业,并对全球电脑横机产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紧锣密鼓地调研后,他们认为,“吃”下那家企业有利也有弊,但综合来看,弊大于利。
也正是通过当时与意大利的那家企业接触,使得裕人在国际收购的操作和方式方法上收益颇丰。裕人营销副总经理方国听说,从专业人才的储备,到技术资料的准备,再到法律文本的学习,“三年前的那次并购之旅,实际上是今年并购的大演练。”
指向双赢
第一次恋爱,多是青涩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成熟。如今的宁波裕人和瑞士事坦格,正在品尝成功合作的喜悦。
在杭州湾大酒店的自助餐厅里,现在裕人公司工作的原事坦格集团运营总监Carlo熟练地用筷子夹着饭菜,吃得很香。他对本报记者说:“买的这一方要替卖的这一方着想,才能双赢。”
裕人的并购,确实替事坦格做了充分着想。并购后,裕人保留事坦格现有管理人才、技术研发团队乃至销售团队,使他们每个人安于工作。
由于裕人保留了事坦格的原班人员,外界甚至看不出发生在事坦格身上的变化。今年6月,2010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宁波裕人以高规格的展台惊艳亮相,瑞士事坦格也作为全球电脑横机的前三强企业应邀参展。其实,此时的事坦格,已然成为具有欧洲血统的中国企业。
更重要的是,裕人的并购使事坦格度过了金融危机带来的资金危机。2009年上半年,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裕人的电脑横机销量节节攀升,事坦格CEO给裕人发来邮件,表达了合作的愿望。跨国并购就此拉开序幕。
事实上,如果不用“并购”的字眼来形容双方的合作,中瑞两家企业的这次牵手应该说是“各取所需”。
已有60余年历史的事坦格,是全球电脑针织横机制造领域的第三大制造商,其先进的革新技术在行业内总是遥遥领先,尤其在无虚线提花技术及高密度成圈技术方面,拥有全球领先。
并购后,宁波裕人的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不仅技术研发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公司的研发步伐也得以加快。裕人将建立以瑞士研究基地为主的国际研发平台,在中国进行规模生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营销网络,实现国际高科技与国内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从而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裕人产品的国际卖价和技术竞争力。
按照裕人“后并购时代”的日程表,11月底,运用全新技术生产的新一代产品将在慈溪下线。
然而,被并购,对事坦格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存方式。人还是原来的人,管理、技术研发及营销团队都不变,富有活力的中国合作伙伴将使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滋润。
  Carlo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事坦格此前已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但并购将使打着“steiger”的商标电脑横机,在世界最大的东方市场迅速打开局面,而这将是事坦格创始人的荣耀。
2009—2010年度浙商海外并购十大案例
案例一:吉利收购沃尔沃
今年年7月6日,欧盟通过了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项目的反垄断审查。7月26日,我国商务部也正式批复核准了这一收购项目,吉利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
案例二: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
国内民营企业复星集团发布公告称,复星已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从而成为该企业最大的战略投资者之一。地中海俱乐部在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个度假村,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度假体验,年收入逾13亿欧元。
案例三:浙江龙盛并购德司达
今年7月20日,浙江龙盛集团宣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桦盛有限公司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KIRI控股有限公司向桦盛公司定向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定向用于收购德司达的部分资产。
案例四:宁波裕人收购事坦格
今年6月,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国际上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瑞士事坦格集团。
案例五:奥康收购意大利万利威德品牌
今年5月18日,奥康集团和意大利鞋业品牌万利威德在上海签约,奥康买下万利威德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所有权。
案例六:万通铝业吞并意大利豪华游艇品牌
去年7月初,浙江万通铝业有限公司以9000多万元收购意大利豪华游艇品牌“DALLA PIETA”,目前,此项收购已经尘埃落定。
案例七:新杰克缝纫机收购奔马和拓卡两家德国公司
去年7月16日,杰克控股集团宣布成功收购德国奔马和拓卡两家知名企业,并新成立了拓卡奔马公司。这标志着中国缝制设备制造行业中的民营企业首次海外收购告捷。
案例八:美邦纺织收购美国两家无缝内衣企业
去年3月12日,浙江美邦纺织有限公司收购了陷入财务危机的两家美国无缝内衣公司,并购完成后,“美邦纺织”这家创办于2003年的民营企业,一跃成为该行业全球最大的跨国集团。
案例九:富兴集团收购美国羊毛地毯纱生产线
去年8月,富兴集团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羊毛纱厂——英国Lyes公司的整个羊毛地毯纱生产线,并将Lyes整体搬迁到了青海。到明年6月,改造投产后的地毯纱产量有望达2万吨,富兴亦将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羊毛地毯纱厂商。
案例十:永发集团收购欧洲保险箱品牌
三年时间里,永发已在法国、德国、土耳其、美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收购了9家保险箱相关企业,并由此成长为国内外保险箱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资料来源: 浙江日报)